声声相劝,不如归去,争奈功夫少。的释义

一文知千秋32025-04-03 08:54:05

诗词原文

劝归

宋·释绍嵩

声声相劝,不如归去,争奈功夫少。的释义

声声相劝不如归,争奈功夫少得违。

山色满庭人未去,夕阳红到竹边扉。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景色与禅意生活,作品多收录于《石门文字禅》等集中,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寓禅理于景物之中,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译文

声声劝言都说不如归去,怎奈心中牵挂难以割舍,离别的时间总是太少,满庭的山色让人流连忘返,人还未走,夕阳已悄悄染红了竹林边的柴扉。

释义

“声声相劝不如归”表达了诗人或他人对归隐山林、远离尘嚣的向往与劝诫;“争奈功夫少得违”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舍,或许是对世俗事务的牵挂,或是对某种情感的难以割舍;“山色满庭人未去”描绘了眼前美丽的自然景色,让人心生留恋;“夕阳红到竹边扉”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夕阳的余晖映照在竹林边的门户上,仿佛也在催促着归期。

赏析

这首诗以“劝归”为主题,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首句直接点题,声声劝言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次句则以“争奈功夫少得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不舍,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后两句则通过山色、夕阳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留恋,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感悟。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详考,但从诗中可以推测,释绍嵩或许在某个时刻,面对世俗的纷扰与内心的挣扎,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由于种种原因(如世俗事务的牵挂、情感的难以割舍等),他并未能立即付诸行动,他将自己的情感与思绪融入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释绍嵩个人的情感与追求,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能够引起人们对人生、自然与归宿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