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途寄怀
唐·李中
云水苍茫后约参,前程归路几迢迢。
西风落日孤城闭,野渡无人舟自横。
远望青山空怅望,深宵明月独徘徊。
但凭心事付流水,自有真消息归来。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中写过此诗。)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擅长五言律诗,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景物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虽然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不多,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情感细腻、善于观察生活的诗人。
译文
在云水苍茫之中,我们约定了未来的相见,但前方的归路却是如此遥远漫长,西风吹拂,落日余晖映照下,孤城紧闭,野外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小舟独自横卧,我远望着青山,心中满是惆怅与期盼,深夜时分,明月高悬,我独自徘徊在月下,只能将心事寄托于流水,相信总有一天,会有真正的消息传来,让我得以归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归途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首联“云水苍茫后约参”点明了与友人约定的背景,而“前程归路几迢迢”则暗示了归途的艰难与漫长,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西风、落日、孤城、野渡、青山、明月等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尾联“但凭心事付流水,自有真消息归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诗中的“云水苍茫”、“西风落日”、“孤城闭”、“野渡无人”等意象,不仅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而“远望青山空怅望”、“深宵明月独徘徊”等句子,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尾联的“但凭心事付流水,自有真消息归来”则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与期待。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创作于诗人离别友人、踏上归途之时,面对未知的前程和漫长的归路,诗人心中充满了迷茫与惆怅,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将心事寄托于流水,相信总有一天会有真正的消息传来,让他得以归来,这种乐观与坚定的态度,正是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