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诸山若附庸,突然中起最高峰。出自哪首诗?

一文知千秋12025-04-03 07:11:48

诗词原文

咏华山

宋·寇准

四面诸山若附庸,突然中起最高峰。出自哪首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四面诸山若附庸,突然中起最高峰。

作者简介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时期政治家、诗人,寇准自幼聪颖,七岁能诗,十九岁中进士,他性格刚直,敢于直言进谏,曾两度为相,在宋辽澶渊之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寇准的文学作品以诗见长,风格雄浑豪放,情感真挚,反映了他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

译文

只有天空高高在上,再也没有其他山峰能与它齐平,四周的群山仿佛都是它的附属品,而在这中间,突然耸立起一座最高的山峰,那就是华山。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观,首句“只有天在上”突出了华山的高耸入云,次句“更无山与齐”进一步强调了其无与伦比的高度,后两句“四面诸山若附庸,突然中起最高峰”则通过比喻和形象描绘,将华山与周围的群山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其作为最高峰的独特地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华山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将华山的高大雄伟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借华山之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坚持,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创作背景

寇准在仕途上曾两度为相,但也多次遭贬,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心情郁闷之时,游历华山时所作,面对华山的雄伟壮观,诗人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通过描绘华山的壮丽景色,诗人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坚持,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