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坐忘机
朝代:唐代
作者:司空图
坐忘机心万虑空,
观透本来真性同。
任法界中周旋久,
不将心事付沙虫。
作者简介
司空图,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晚唐诗人、诗论家,他生于晚唐乱世,一生历仕唐朝、后梁两代,以诗名世,司空图性情闲淡,爱好自然,其诗歌多抒发山水隐逸之趣,诗论主张“味在咸酸之外”,强调诗歌的韵味与意境,他的《二十四诗品》更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上的经典之作。
译文
静坐时忘却机巧之心,万念俱空,
洞察世间万物,发现本真之性原是相通。
任凭在广阔无边的法界中周旋许久,
也不将心中的琐事交付给那渺小的沙虫知晓。
释义
“坐忘机”意指通过静坐修炼达到忘却世俗机巧、回归自然本真的境界。“观透本来真”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本质深刻洞察的能力。“任法界周旋”则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自在遨游于宇宙万物之中的豁达心态。“不将心事付沙虫”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不向渺小之物倾诉心事的超然态度。
赏析
这首诗是司空图隐逸思想的集中体现,诗人通过“坐忘机”的修炼,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超脱,洞察了世间万物的本质,在广袤无垠的法界中,他自如地周旋,不为世俗所累,保持了内心的纯净与自由,诗人以“不将心事付沙虫”的决绝态度,表达了对世俗琐事的蔑视与超脱,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充满了哲理与韵味,展现了司空图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思想境界。
创作背景
司空图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代,面对这样的现实,司空图深感无力改变,于是选择了隐居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生活中,通过静坐修炼、洞察万物本质后,对人生、宇宙、自然的深刻感悟与表达,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司空图对世俗的厌倦与超脱,以及对自然、宇宙的敬畏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