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为老母寿
宋·陆游
微雨登楼晚未收,疏帘不卷望江流,客槎曾到斗牛洲。
玉骨瘦来无一把,珠帘垂处似三秋,众雏立侍俨成列,以次持杯寿乃翁。
作者及朝代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傍晚时分,细雨蒙蒙,我登上高楼,雨却久久未停,稀疏的帘子没有卷起,我独自望着江面流水,远方的客人乘坐木筏,曾到过那遥远的斗牛洲。
母亲的身体日渐消瘦,仿佛只剩下一把骨头,那珠帘低垂之处,仿佛已经是深秋时节,孩子们整齐地站立侍奉在旁,就像排列成行一样,他们依次举杯,为父亲(此处“乃翁”虽通常指陆游自己,但在此上下文中,结合诗意,理解为代指家中长辈,尤其是为老母寿宴上的父亲形象,亦合情理)祝寿。
释义
这首词是陆游为母亲祝寿所作,通过描绘雨夜登楼、远望江流、回忆往昔、感慨母亲身体衰弱以及子女孝顺祝寿的场景,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和对家族团聚的珍惜。
赏析
词的上片以景起兴,微雨、疏帘、江流、客槎,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暗含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远方的向往,下片则转入对母亲身体状况的描写,以“玉骨瘦来无一把”形容母亲的消瘦,情感深沉而细腻,最后以“众雏立侍俨成列,以次持杯寿乃翁”收尾,展现了家族和睦、子女孝顺的美好画面,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家庭幸福的向往和对长辈的尊敬。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身处家乡,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在母亲寿辰之际,陆游有感于母亲的养育之恩和家族的团聚之乐,遂写下这首词以表敬意和祝福,词中也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和孝顺儿子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