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望山
唐·刘长卿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为语青山幸相望,壮夫终不白头归。
作者及朝代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贬谪,仕途坎坷,刘长卿的诗多写贬谪漂泊之感和山水隐逸之趣,风格含蓄深沉,语言凝练自然,有“五言长城”之称。
作者简介
刘长卿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歌深受时代影响,既有对盛唐气象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他的诗作以五言律诗见长,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表现出一种淡泊而深远的意境。
译文
每天望着遥远的家乡,空自吟唱着白苎(一种古代乐曲)的歌词。
常常在送别他人的地方,回忆起离别家乡的时刻。
失意时只能独自言语,心中的忧愁只有自己知道。
我要对青山说,幸好还能与你相望,壮士终究不会等到白头才归乡。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壮志未酬的感慨,首联写诗人每日望着家乡的方向,空吟着白苎曲,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颔联通过送别场景回忆起离别家乡的时刻,进一步加深了思乡之情,颈联写诗人失意时的孤独与忧愁,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尾联则以壮夫的口吻,表达了不等到白头才归乡的决心,显示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思乡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尾联“为语青山幸相望,壮夫终不白头归”更是以壮夫的口吻,表达了不向命运低头、勇往直前的决心,显示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整首诗语言凝练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长卿贬谪期间,在仕途不顺、远离家乡的背景下,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充满深情和豪情的诗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眷恋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