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物
朝代:唐代
作者:李峤
尘埃纵尔得风力,卒不到此徒自飞。
云路迢迢不可见,蓬山隐隐但斜晖。
作者简介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文学家,李峤自幼聪颖好学,二十岁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等职,他擅长文学,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李峤的诗作多为咏物之作,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尘埃啊,即使你借助风力飞扬,终究也无法到达那高远的地方,只能徒劳地在空中飞舞,通往云端的道路遥远而不可及,蓬莱仙山也只是在夕阳的余晖中隐约可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尘埃和云路、蓬山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局限的感慨,尘埃虽然能借助风力飞扬,但终究无法触及那高远而神秘的地方,只能在空中徒劳地飞舞,而云路迢迢、蓬山隐隐,更是象征着那些难以企及的理想和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尘埃为喻,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尘埃虽小,却也能借助风力在空中飞舞,但终究无法摆脱其卑微的本质,无法到达那高远而神圣的地方,这正如人生中的许多追求和梦想,虽然看似触手可及,但往往因为各种现实的局限而难以实现,诗人通过对比尘埃的徒劳飞舞和云路、蓬山的遥不可及,进一步强调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云路迢迢、蓬山隐隐,这些意象不仅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更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无限憧憬,尽管现实充满了局限和无奈,但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种精神境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峤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李峤在仕途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经历了不少挫折和磨难,在人生的旅途中,他或许也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以及个人力量的渺小和无力,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对高远境界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普遍关注人生哲理、追求精神自由的创作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