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业尝闻亦有时,可能天命出依违。下一句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22025-03-31 08:39:08

诗词原文

叹时运

唐·罗隐

功业尝闻亦有时,可能天命出依违。下一句是什么?

功业尝闻亦有时,可能天命出依违。

铅华洗尽终难定,白发新来渐满颐。

黄菊倚风村酒熟,绿蒲低雨钓丝微。

此中甘苦应无改,若个关情得似归。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投奔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译文

听说建立功业也需要时机,或许这就是天命在左右着人的命运。

铅华洗尽后终究难以确定什么才是真实的,近来白发已经渐渐长满了双颊。

黄菊在风中摇曳,村中的酒已经酿熟,绿蒲在雨中低垂,钓丝也显得微微颤动。

这里的甘苦应该没有什么改变,哪个又能像回家一样牵动我的情感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功业与时运关系的思考,首句“功业尝闻亦有时”指出建立功业需要时机,次句“可能天命出依违”则进一步强调天命在人生中的决定性作用,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自身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甘苦的深刻体会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叹时运”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运的感慨和思考,首联开门见山,直接点出功业与时运的关系,语言简洁而深刻,颔联则通过“铅华洗尽”和“白发新来”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沧桑和无奈,颈联以自然景象为喻,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迷茫,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甘苦的深刻体会,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罗隐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文学家,却多次科举不第,怀才不遇,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时运的感慨和思考,诗中既表达了对建立功业的渴望和无奈,也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甘苦的深刻体会,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