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将豪杰视如草,天困英雄未与时。出自哪首诗?

一文知千秋32025-03-31 07:55:25

诗词原文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宋 辛弃疾

人将豪杰视如草,天困英雄未与时。出自哪首诗?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人将豪杰视如草,天困英雄未与时。

作者及朝代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作者简介

辛弃疾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自幼丧父,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他年轻时曾参与耿京起义军,并亲自南下归宋,表现出色,在南宋朝廷中,他历任多个官职,但因主张北伐而多次遭到排挤和贬谪,辛弃疾的词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温婉细腻之篇,其词作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爱情、自然等多个方面,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译文

年轻时我率领千军万马,锦袍战袍下的骑兵们英勇渡江。

北方的敌军在夜晚整顿兵器,而我们南方的战士在清晨便射出了锋利的箭矢。

追忆往昔的辉煌,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无法染黑我的白胡须了。

人们将豪杰视为草芥,上天也似乎总是困住英雄,不让他们赶上好时机。

释义

这首词上片追忆了作者年轻时参与耿京起义军、率领部队南归的英勇事迹,下片则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无奈。“人将豪杰视如草,天困英雄未与时”两句,更是深刻揭示了英雄豪杰在世俗眼光中的被轻视以及他们常常遭遇的时运不济的困境。

赏析

这首词以豪放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位英雄豪杰的悲壮人生,上片通过描绘作者年轻时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其豪迈的气概和非凡的军事才能,下片则通过对比往昔与今朝,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无情、壮志难酬的深深感慨。“人将豪杰视如草,天困英雄未与时”两句,更是将英雄豪杰的遭遇与世俗眼光、天命时运的无奈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时期,当时他因主张北伐而多次遭到排挤和贬谪,壮志难酬,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在这首词中,他通过追忆往昔的辉煌和感叹如今的境遇,表达了自己对英雄豪杰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他也通过这首词向世人展示了自己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