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至乐堂
唐·韦庄
饱闻冯翊无花草,唯有城头至乐堂。
堂上清风生酒兴,花间明月照琴章。
更筹渐急人初醉,林影微疏夜欲霜。
莫遣此身长醉去,且留春色与风光。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早就听说冯翊这个地方没有什么花草美景,只有城头上的至乐堂还算一处佳地,在至乐堂上,清风拂面令人酒兴大发,月光照耀在花间,与琴声、诗文相映成趣,随着更鼓声渐渐急促,人们开始有了醉意,林间的影子也变得稀疏,预示着夜晚即将降霜,不要让自己长久地沉醉下去,还是留下一些春色与风光,好好欣赏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至乐堂及其周边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尽管冯翊地区花草稀少,但至乐堂却是一个例外,清风、明月、琴声、酒兴,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诗人也借此提醒自己,不要沉溺于醉乡,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至乐堂的美景图,首联点出冯翊地区花草稀少,而至乐堂却成为一处独特的风景点,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通过清风、明月、琴声、酒兴等意象,展现了至乐堂上人们生活的闲适与惬意,颈联以更筹渐急、林影微疏等细节,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降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提醒自己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全诗结构紧凑,语言流畅,意象生动,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至乐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的魅力,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创作背景
韦庄在晚唐至五代时期,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的痛苦,这首诗可能是在他相对稳定的生活时期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至乐堂作为一处风景优美的场所,成为了诗人寄托情感、抒发情怀的载体,通过描绘至乐堂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提醒自己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要沉溺于过去的痛苦和未来的不确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