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中杂咏
朝代:南宋
作者:刘克庄
莫言北客都无有,且与湘人当土宜。
湘水吟边霜夜月,梅花梦里雪天时。
半生飘泊孤舟里,到处逢春只泪垂。
却笑当年陆务观,赋诗赢得瘦如锥。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四度入朝为官,又四度罢黜,晚年定居于故乡莆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婉约之篇,被誉为“南宋一代文宗”。
译文
不要说北方的客人什么都没有带来,姑且把这些(指自己的诗作或情感)当作给湘地人的土特产吧,在湘水边吟咏诗句,度过霜夜和月夜;在梦中与梅花相遇,正值雪花纷飞的时节,半生漂泊在孤舟之中,每到春天来临,却只能以泪洗面,反而笑话当年的陆游(陆务观),写诗写得人都瘦得像锥子一样了。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刘克庄在湘中漂泊时的复杂情感,首句“莫言北客都无有”,以自嘲的口吻说自己虽然身为北客(北方人),但并非一无所有,这里“无有”实际上是指没有带来什么贵重的礼物,但接下来“且与湘人当土宜”一句,则巧妙地将自己的诗作或情感比作土特产,赠予湘地人民,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与才情,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湘水、梅花、霜夜、雪天等意象,以及自己半生漂泊的遭遇,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自身经历的叙述,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首联以自嘲开篇,既显示了诗人的谦逊,又巧妙地引出下文,颔联通过湘水、梅花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清而美丽的氛围,与诗人漂泊的身世形成鲜明对比,颈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感慨,情感真挚而动人,尾联则以陆游为例,既表达了对前辈诗人的敬仰,又巧妙地借以自嘲,使全诗在幽默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悲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克庄在湘中漂泊时所作,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刘克庄因仕途不顺而四处漂泊,在湘中期间,他深感人生无常,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湘中杂咏》,诗中既有对湘中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更有对故乡的深深思念,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刘克庄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