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长安贫似磬,缘阶绕砌尽真珠。上一句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42025-03-30 08:03:16

诗词原文

咏牡丹

唐·王溥

莫道长安贫似磬,缘阶绕砌尽真珠。上一句是什么?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曷若东邻种乔木,绿阴清影满庭心。

莫道长安贫似磬,缘阶绕砌尽真珠。

豪士倾囊买一笑,贫儒假乘借春光。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溥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溥,字弘济,五代至北宋初年官员、史学家,他生于晚唐,历经五代十国的动荡,最终在北宋初年担任要职,王溥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还致力于史学研究,编修了《五代会要》、《唐会要》等重要史书,对后世研究五代及唐朝历史有着重要贡献,他的诗歌作品虽然不如其史学成就显著,但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文学造诣。

译文

不要说长安城贫穷得像破磬一样,看那台阶周围环绕着的都是如真珠般璀璨的牡丹花。

豪士们不惜倾尽所有来换取牡丹的一笑,而贫穷的儒生则只能借着春光欣赏这牡丹的艳丽。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描绘了长安城中人们对牡丹花的狂热追求,尽管长安城在某些方面可能显得贫瘠,但人们对美的追求却毫不吝啬,牡丹花的美丽和珍贵,使得无论是豪士还是贫儒,都为之倾倒。“莫道长安贫似磬,缘阶绕砌尽真珠”一句,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牡丹花盛开时节的繁华景象,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长安城中人们对美的狂热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以“贫似磬”的长安城与“尽真珠”的牡丹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牡丹花的珍贵和人们对它的珍视,通过“豪士倾囊买一笑,贫儒假乘借春光”的描绘,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在面对美好事物时的共同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五代至北宋初年,社会动荡不安,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却从未停止,牡丹花作为当时备受推崇的花卉之一,其美丽和珍贵成为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王溥在诗中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赞美,他也通过对比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在面对美好事物时的态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溥的文学才华和史学造诣,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