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有感
宋·陆游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孤灯寂寂夜方半,清梦悠悠水自流。
四壁虫声催岁暮,一窗月影上帘钩。
平生心事无人识,只有寒灯伴我愁。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在破旧的房屋中,我因寒冷而难以安眠,披着破旧的大衣起身,心中开始筹划未来的事情,孤独的灯光在寂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明亮,此时已是夜半时分,而我那悠远的梦境却如同流水般逝去,四面墙壁间传来虫鸣声,似乎在催促着岁末的到来,一轮明月透过窗帘,映照在窗前,我一生的心事无人知晓,只有这寒冷的灯光陪伴着我度过这无尽的忧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秋夜中的孤独与愁绪,首联“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直接点出了环境的破旧与诗人的不安,他因寒冷而难以入眠,起身筹划未来,颔联“孤灯寂寂夜方半,清梦悠悠水自流”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诗人的梦境,颈联“四壁虫声催岁暮,一窗月影上帘钩”通过虫声和月影,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诗人的孤独,尾联“平生心事无人识,只有寒灯伴我愁”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愁绪与无人理解的苦闷。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环境、氛围与诗人的内心活动,展现了诗人孤独、愁苦的心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古屋”、“弊裘”、“孤灯”、“虫声”、“月影”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凄清、孤寂的画面,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诗中的语言平易晓畅,情感真挚动人,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愁绪与苦闷。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始终未能如愿,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晚年时期,面对国家的衰败与个人的失意,心中充满了愁绪与苦闷时所作,在秋夜的寂静中,他独自面对破旧的房屋、寒冷的天气与孤独的灯光,心中不禁涌起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忧虑,从而写下了这首充满愁绪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