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病躯愁对汝南霜,瘦骨凋零只自伤。
想见讲堂孤坐日,膏肓废疾细商量。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病弱的身躯愁对着汝南的寒霜,瘦骨嶙峋的自己只能独自哀伤,回想起在讲堂上孤独静坐的日子,那深入膏肓的顽疾,如今只能细细地与自己商量如何应对。
释义
病躯愁对汝南霜:诗人因病体虚弱,面对寒冷的霜气感到愁苦。
瘦骨凋零只自伤:形容自己身体消瘦,只剩下骨架,只能独自哀伤。
想见讲堂孤坐日:回忆起过去在讲堂上独自静坐的时光。
膏肓废疾细商量:指自己身患重病,已至膏肓,只能与疾病细细商量如何应对。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在病中所作,表达了他对病痛的无奈与自我慰藉,首句“病躯愁对汝南霜”直接点出诗人因病而愁,面对寒冷的霜气更添愁绪,次句“瘦骨凋零只自伤”进一步描绘出诗人因病而消瘦,只能独自哀伤的凄凉景象,后两句“想见讲堂孤坐日,膏肓废疾细商量”则通过回忆过去在讲堂上孤独静坐的时光,以及面对深入膏肓的顽疾,诗人只能与疾病细细商量的无奈,展现出他面对病痛的坚韧与自我慰藉,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与对病痛的无奈。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历经坎坷,多次因主张抗金而遭贬谪,晚年他退居家乡,过着简朴的生活,但疾病却时常困扰着他,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因病而愁,面对寒冷的霜气与消瘦的身体,他回忆起过去在讲堂上孤独静坐的时光,以及面对深入膏肓的顽疾,只能与疾病细细商量的无奈,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病痛的无奈与自我慰藉,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珍视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