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商隐
感时已叹黄农没,遗世羞为汉魏音。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满足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社会动荡的时期,一生经历坎坷,郁郁不得志,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译文
感叹时局变迁,不禁悲叹远古的黄帝与神农氏已然逝去;在这纷扰的尘世中,我羞于再发出汉魏时期的那些慷慨之音,东边的栏杆旁,一株梨花如雪般洁白,令人惆怅,人生啊,又能看清几次这样的清明景象呢?
释义
首句“感时已叹黄农没”表达了诗人对远古圣王黄帝与神农氏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时局的忧虑与无奈,次句“遗世羞为汉魏音”则透露出诗人对汉魏时期那种激昂慷慨、忧国忧民之声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自己身处末世,难以发出同样声音的自嘲与羞愧,后两句以景寓情,通过描写东栏旁洁白的梨花,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与惆怅。
赏析
此诗以“感时”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当前时局的忧虑与不满,接着以“遗世羞为汉魏音”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先贤的敬仰与对现实的不满,后两句则以景寓情,通过梨花这一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叹息,更有对人生的深刻体悟与感慨。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此诗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此时他经历了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起伏,对晚唐社会的腐败与动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古代圣王的怀念与敬仰,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他也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对清明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它仍然能够反映出李商隐诗歌的一些典型特点与风格,如构思新奇、情感深沉、意境悠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