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灯黯淡留馀侗,不异桓伊奏笛时。上一句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32025-03-26 06:55:39

诗词原文

佛灯黯淡留馀侗,不异桓伊奏笛时。

夜深人静独徘徊,古寺钟声入梦来。

佛灯黯淡留馀侗,不异桓伊奏笛时。上一句是什么?

月色朦胧花影瘦,风声萧瑟雁声哀。

佛前祈愿心难静,灯下思量意更迷。

黯淡佛灯留馀侗,此情此景似前时。

作者及朝代

此诗名为《古寺夜思》,作者为明代文人李时中。

作者简介

李时中,明代文学家、诗人,生平具体年份不详,活跃于明朝中后期,他擅长诗文,尤其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作品多反映文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和内心感悟,李时中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读者喜爱。

译文

佛灯昏暗,留下微弱的余晖,这情景就像桓伊吹奏笛子时的那份静谧与深沉,夜深了,我独自在古寺中徘徊,古寺的钟声悠悠传入梦中,月色朦胧,花影显得消瘦,风声萧瑟,雁叫声中充满了哀愁,在佛前祈愿,内心却难以平静,灯下思量,思绪更加迷茫,佛灯黯淡,留下馀侗(即余晖),此情此景,仿佛与桓伊奏笛时的那份心境无异。

释义

“佛灯黯淡留馀侗”描绘了古寺中佛灯微弱、余晖犹存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思索。“不异桓伊奏笛时”则借用了桓伊吹笛的典故,桓伊是东晋时期的音乐家,其笛声悠扬,能引发人们深沉的思考与共鸣,这里用桓伊奏笛来比喻诗人此时的心境,表达了一种深沉、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寺夜色的静谧与深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思索,首联直接点题,以佛灯黯淡和桓伊奏笛的典故,营造出一种深沉、静谧的氛围,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月色、花影、风声、雁声等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哀愁与迷茫,尾联再次点题,以佛灯黯淡、馀侗犹存的景象,与首联相呼应,形成了全诗的统一与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时中游览某座古寺时,在夜深人静的时刻,诗人独自徘徊在古寺中,被古寺的钟声、月色、花影、风声等自然景象所触动,引发了内心的迷茫与思索,他借古寺夜色之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感悟,创作出了这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诗歌,诗人也可能借用了桓伊奏笛的典故,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境与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