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宫词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自愧青楼女,常时裂锦弦。
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
作者及朝代
张祜,唐代诗人,约公元792年-约852年,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曾至长安应举,不第,后漫游各地,晚年隐居润州鹤林寺,张祜一生作诗甚丰,宫词尤有名。
作者简介
张祜是唐代著名的宫怨诗人,他的诗作以描写宫廷生活和宫女情感为主,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唐代宫廷的繁华与寂寞,也揭示了宫女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译文
远离家乡三千里,深闭宫门二十年。
唱到《何满子》时,眼泪双双滴落在君王面前。
我常常自愧身为青楼女子,时常因思念而弄断琴弦。
听说有人在烛光下调配红粉,在明镜台前打扮得如同春天般美丽。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宫女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她们对家乡和自由的深深思念,前两句“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直接点明了宫女远离家乡、深锁宫中的悲惨境遇,后两句则通过唱《何满子》时的双泪和自愧青楼女的情感,进一步揭示了宫女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最后两句“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则通过描绘宫女在烛光下调配红粉、在明镜前打扮的情景,暗示了她们虽然身处深宫,但仍然渴望美丽和春天,渴望自由和幸福。
赏析
这首诗以宫女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另一面,诗人通过“故国三千里”和“深宫二十年”的对比,突出了宫女远离家乡、深锁宫中的悲惨境遇,通过唱《何满子》时的双泪和自愧青楼女的情感,进一步揭示了宫女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最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宫女在烛光下调配红粉、在明镜前打扮的情景,暗示了她们对美丽和春天的渴望,以及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张祜生活在唐代中晚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宫廷生活虽然繁华,但宫女们的命运却十分悲惨,她们被禁锢在深宫之中,远离家乡和亲人,失去了自由和幸福,张祜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宫女命运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他的诗作不仅揭示了宫女们的悲惨命运,也反映了唐代宫廷的繁华与寂寞,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