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古书感怀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八会辽邈不可见,六书细碎何足论。
秦碑汉刻落风雨,千古遗文泣鬼神。
墨香犹在残编里,岁月空随逝水奔。
独坐青灯思往事,几回掩卷泪沾巾。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作以抒发个人情感、感慨历史变迁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李中虽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那样广为人知,但其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译文
八会(古代的一种文字或学问)已经遥远得无法看见,六书(汉字的六种构造方法)虽然细碎但又有何足道哉,秦朝的碑刻汉代的石刻经历了风雨的侵蚀,那些千古流传的文献让鬼神都为之动容,墨香仍然残留在那些破旧的书籍中,而岁月却如同流水般一去不复返,我独自坐在青灯下回忆往事,多少次合上书本泪水已经沾湿了衣襟。
释义
首句“八会辽邈不可见”表达了古代学问的遥远和难以追寻;次句“六书细碎何足论”则是对汉字构造方法的轻视,实际上是以反衬的方式强调古代学问的博大精深,三、四句通过秦碑汉刻的描绘,展现了历史文化的悠久和深远影响,五、六句则通过墨香和岁月的对比,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无奈,最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感伤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古代学问和文字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既有对古代学问的赞美和向往,也有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感伤,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情感色彩的世界,诗中的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李中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变革和战乱频繁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可能对古代学问和文化产生了更深的敬仰和向往之情,他也可能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从而产生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感伤之情,这些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抒发。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久远和资料缺乏等原因,以上关于作者、译文、释义、赏析和创作背景等方面的解析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读者在阅读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理解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