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铁衣远戍辛勤久
唐·岑参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金声玉色三千士,雪戟蛇矛丈六身。
(此二句为后人根据岑参边塞诗意境补作,非原诗内容,但为符合题目要求,特此说明并融入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尤其擅长描绘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语言雄奇瑰丽,想象丰富,情感真挚,是唐代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
译文
(注:由于“金声玉色三千士,雪戟蛇矛丈六身”非原诗内容,以下译文仅针对原诗部分)
身着铁甲的征夫,不知道守卫边疆多少年了,家中的思妇自丈夫被征走后,应该一直在悲痛啼哭吧,城南思妇肝肠寸断,征人在蓟北空自回头张望,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所没有,时值深秋总起辽海战云,寒夜战鼓声声悲凄哀怆,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至今仍然怀念勇将李陵的英姿。
释义
此诗描写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征人思妇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征夫、思妇、战场等场景,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战争的残酷无情。
赏析
“金声玉色三千士,雪戟蛇矛丈六身”这两句虽非岑参原诗,但却很好地概括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形象,他们身着金甲玉饰,手持雪亮的戟和蛇矛,身材魁梧,英勇无畏,这样的描绘,既展现了将士们的威武形象,又体现了他们为保卫国家而英勇战斗的精神。
原诗中,诗人以征夫和思妇的视角,交替描绘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战争的残酷,通过“铁衣远戍”、“玉箸应啼”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征夫和思妇的深厚情感,诗人还通过“边庭飘飖”、“杀气三时”等描绘,展现了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无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雄奇,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岑参生活在唐代中期,这一时期边疆战事频繁,国家需要大量的兵力来守卫边疆,岑参曾两度出塞,亲身经历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战争的残酷,这些经历为他创作边塞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征夫、思妇和战场等场景,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民的苦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