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却霞绡上醮衣,女童髽髻绿杨垂。出自哪首诗?

一文知千秋22025-04-06 06:44:20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叠却霞绡上醮衣,女童髽髻绿杨垂”,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顾况的《宫词五首·其二》,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叠却霞绡上醮衣,女童髽髻绿杨垂。出自哪首诗?

宫词五首·其二

唐·顾况

叠却霞绡上醮衣,女童髽髻绿杨垂。

金壶贮水光摇影,玉盏盛花酒满卮。

作者简介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译文

将如同彩霞般的丝织品折叠起来,作为上醮(古代祭祀仪式)时穿的礼服;女童梳着垂髫的髽髻,绿杨树的枝条随风低垂,金色的壶中装满了水,水面摇曳着光影;玉制的酒杯中盛满了鲜花和美酒。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宫中祭祀时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中女子服饰的华美和女童的稚嫩可爱,以及祭祀用品的精致,诗中“叠却霞绡上醮衣”描绘了祭祀礼服如同彩霞般绚烂,“女童髽髻绿杨垂”则通过女童的发型和绿杨的垂枝,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后两句则进一步通过金壶贮水和玉盏盛酒的细节,展现了宫中祭祀的庄重和奢华。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宫中祭祀时的场景和氛围,诗人通过“霞绡”、“金壶”、“玉盏”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华美而庄重的氛围,同时又不失清新自然之感,女童的髽髻和绿杨的垂枝,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生机和活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顾况在宫中任职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作为一位宫廷诗人,顾况对宫中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观察,这首诗通过描绘宫中祭祀的场景,展现了宫中生活的庄重和奢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宫中女子和女童的关注和同情,在唐代,宫廷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顾况的这首诗正是对这一题材的成功运用和展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