麇骇雉伏成语的释义

一文知千秋32025-04-04 10:18:33
"麇骇雉伏"成语的释义为:形容因惊慌恐惧而四处奔逃躲藏,就像麇(一种鹿)因惊吓而狂奔,雉(野鸡)因危险而藏匿一样,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或动物在遇到危险或惊吓时的惊恐逃避状态。

1、麇骇雉伏的拼音

jūn hài zhì fú

麇骇雉伏成语的释义

2、麇骇雉伏的释义

“麇骇”意指像群鹿那样惊慌奔逃,“雉伏”则指像野鸡那样藏匿起来,整体形容人们因惊恐而四处奔逃、躲藏。

3、麇骇雉伏的出处

此成语源于古代文献,但具体出处难以精确追溯,它融合了古代对动物行为的观察与描述,用以比喻人的惊恐状态。

4、麇骇雉伏的例句

面对突如其来的敌军,村民们吓得麇骇雉伏,四处逃散寻找藏身之处。

5、麇骇雉伏的成语用法

作为形容词短语,用于描述人或群体在面临危险或惊恐时的行为状态,强调其惊恐程度之深,行动之慌乱。

6、麇骇雉伏的示例

在战争年代,每当敌军逼近,小镇上的居民总是麇骇雉伏,生怕被战火波及。

7、麇骇雉伏的近义词

- 惊惶失措:形容因惊慌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

- 抱头鼠窜:形容逃跑时的狼狈相,也形容惊恐万分的样子。

- 惊慌失措:指因惊慌而举止失措,不知所措。

8、麇骇雉伏的反义词

- 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 镇定自若:指在情况紧急时不慌不乱,沉着镇定。

- 处之泰然:形容对待发生的紧急情况或困难,安然自得,毫不在乎。

虽然“麇骇雉伏”这一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其蕴含的意义通过类比和联想,仍能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