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的解释

一文知千秋52025-03-30 06:06:42

诗词原文

山居秋夜

宋·释绍嵩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的解释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林影忽生知日到,竹梢微动觉风流。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其作品多反映僧侣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千山之上,月光皎洁如同正午阳光,照亮了整个乾坤,仿佛白昼一般;一条山壑中,泉水叮咚作响,声音如同风雨交加中的秋日,树林的影子忽然显现,预示着太阳即将升起;竹梢轻轻摇曳,让人感受到微风拂面的凉爽与惬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居秋夜的静谧与美丽,首句“千山月午乾坤昼”以夸张的手法,形容月光之明亮,使得夜晚如同白昼;次句“一壑泉鸣风雨秋”则以泉声比喻风雨,营造出一种秋日的萧瑟与清幽,后两句则通过林影的显现和竹梢的摇曳,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秋夜的宁静与和谐。

赏析

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山居秋夜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感悟,首句“千山月午乾坤昼”以宏大的视角,将月光与乾坤相联系,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次句“一壑泉鸣风雨秋”则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泉声的微妙变化,让人仿佛置身于秋日的山林之中,后两句则通过林影和竹梢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立体感和动态美,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对自然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理解,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秋夜,独自漫步于山林之间,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从而创作出来的,诗中通过对月光、泉声、林影和竹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山居秋夜的宁静与美丽,或许也在寄托自己对和平与安宁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