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价未平愁岁歉,江潮大上识秋深。的释义

一文知千秋52025-03-26 09:32:58

诗词原文

秋感

宋·陆游

米价未平愁岁歉,江潮大上识秋深。的释义

米价未平愁岁歉,江潮大上识秋深。

萧萧落木孤城晚,漠漠寒烟万里心。

多病故人疏酒盏,异乡人事入琴音。

西风漫漫吹黄叶,独倚危楼听暮砧。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米价还未平稳,令人担忧今年的收成会歉收;江水大潮汹涌上涨,让人意识到秋天已经深深到来,孤独的城池在萧萧落叶中更显凄凉,傍晚时分,茫茫寒烟笼罩着万里之遥的思绪,多病使得老朋友都疏远了我的酒盏,身处异乡,人事变迁都融入了琴声之中,西风漫漫吹落黄叶,我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聆听着傍晚时分传来的捣衣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陆游在秋日里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无奈,首联通过“米价未平”和“江潮大上”两个意象,反映了社会现实与季节更替的交织;颔联以“萧萧落木”和“漠漠寒烟”描绘了秋日傍晚的凄清景象;颈联则转向个人情感,表达了因病友疏、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无奈;尾联以“西风漫漫”和“独倚危楼”作为背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远方的深切思念。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既有对国家民生的大局观,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使得整首诗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又不失细腻的个人情感,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米价未平”与“江潮大上”的对比,既反映了社会现实,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萧萧落木”与“漠漠寒烟”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南宋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困苦,诗人自己也因多次被贬而四处漂泊,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秋日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感慨,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