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洛社耆英会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洛社耆英多聚散,浦江人物几兴衰。
清风明月长相伴,绿水青山自去来。
白发满头归未得,黄花满眼醉何辞。
人生如梦须行乐,莫待春归空叹嗟。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政论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四次被罢黜,但他学识渊博,文辞精粹,诗、词、文皆有成就,是南宋后期最重要的文坛领袖之一,他的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反映社会现实,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清新婉约之篇。
译文
洛阳社中的老年英才们多次聚会又离散,浦江地区的人物也经历了多少次的兴盛与衰败,清风明月总是伴随着我,绿水青山自由自在地来来去去,满头白发的我仍然未能归隐田园,满眼都是盛开的菊花,又怎能推辞这醉人的美景呢?人生就像一场梦,必须及时行乐,不要等到春天过去才空自叹息。
释义
首联“洛社耆英多聚散,浦江人物几兴衰”以洛阳社中的老年英才和浦江地区的人物为引子,表达了人生的聚散无常和兴衰更替,颔联“清风明月长相伴,绿水青山自去来”则描绘了自然景物的恒常不变,与人生的无常形成对比,颈联“白发满头归未得,黄花满眼醉何辞”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归隐田园的无奈和对眼前美景的珍惜,尾联“人生如梦须行乐,莫待春归空叹嗟”则是对人生的总结,劝诫人们要珍惜当下,及时行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人生的聚散无常和自然景物的恒常不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既有对老年英才的怀念,也有对浦江地区人物兴衰的感慨,更有对人生如梦的无奈和珍惜当下的劝诫,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质朴而自然,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克庄的仕途坎坷和人生经历有关,他一生多次被罢黜,仕途不顺,对人生的无常和兴衰更替有着深刻的体会,他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对归隐田园的向往和对人生如梦的无奈,在诗中,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恒常不变和人生的无常形成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的标题和首联中的“洛社耆英”与“浦江人物”是具体的地名和人物群体,但在这首诗中它们更多地是作为象征和引子来使用,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态度,在解读这首诗时,我们不必过于纠结于这些具体的地名和人物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