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是一个成语,意指通过研究、观察事物来获取知识和智慧。“格物”指的是研究、分析事物,“致知”则是在这个过程中增长知识和理解。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对于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理解。
1、格物致知的拼音:
gé wù zhì zhī
2、格物致知的释义: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意指通过研究、观察事物(格物)来获得知识(致知),它强调通过实践和对具体事物的深入探究来增进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3、格物致知的出处:
格物致知的概念最早见于《礼记·大学》中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这是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格物致知的例句:
只有通过不断地格物致知,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
5、格物致知的成语用法:
虽然“格物致知”本身就是一个成语,但它也可以作为思想或方法论的代表,在句子中作为主语或宾语使用,如:“他坚持格物致知的原则,不断探索未知领域。”
6、格物致知的示例:
科学家通过实验室实验(格物)来验证理论假设,从而获得新的科学发现(致知),这是一个典型的格物致知的示例。
7、格物致知的近义词:
探索求知、穷理尽性、实事求是等都可以视为格物致知的近义词,它们都强调了通过实践和研究来获取知识的重要性。
8、格物致知的反义词:
不求甚解、浅尝辄止、纸上谈兵等可以视为格物致知的反义词,这些词语表达了一种不深入探究、只满足于表面了解或空谈理论的态度,与格物致知所强调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