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事有余,成事不足的成语解释

一文知千秋282024-12-19 02:00:17
"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做坏事或把事情搞糟绰绰有余,但要做成事情或干好事情却远远不足,常指某人缺乏能力或判断力,在处理事务时往往导致不良后果。

1、败事有余,成事不足的释义

这句话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组织在处理事务时,常常把事情搞糟,但在成功完成任务方面却能力不足,它强调了某人在导致失败方面的“专长”和在促成成功方面的无能。

败事有余,成事不足的成语解释

2、败事有余,成事不足的出处

这句话并非出自某一具体的古籍或文献,而是中国民间长期流传的俗语,通过口耳相传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常用的成语式表达。

3、败事有余,成事不足的例句

他在团队里总是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实施起来败事有余,成事不足,让项目进展屡屡受阻。

4、败事有余,成事不足的分解解释

- “败事有余”:指在处理事务时,容易出错或导致失败,且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似乎在这方面有“专长”。

- “成事不足”:指在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方面能力不足,难以取得预期的成功。

5、败事有余,成事不足的成语用法

作为成语,它通常用于批评或指责某人或某组织在处理事务上的无能或低效,强调其负面作用大于正面贡献。

6、败事有余,成事不足的示例

小明在准备演讲时总是忘记重要的细节,上台后又紧张得说不出话,真是败事有余,成事不足,这次演讲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7、败事有余,成事不足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者意思相同,只是语序不同);徒劳无功(指付出了努力但没有收获)。

- 反义词: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而收效大);一举多得(指做一件事得到多方面的好处)。

这个成语或俗语在中文语境中常用于形容那些在处理事务时容易出错,难以成功完成任务的人或组织,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