聱牙佶屈的成语解释

一文知千秋252024-12-16 05:02:15
聱牙佶屈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文词艰涩生僻、拗口难懂。“聱牙”指读起来拗口、不顺畅,“佶屈”则表示曲折、不顺畅的意思。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某些文章或言辞过于晦涩难懂,不易为人所理解。

1、聱牙佶屈的释义

聱牙佶屈是一个成语,形容文词艰涩生僻、拗口难懂。“聱牙”指读起来拗口不顺,“佶屈”则指曲折、不顺畅。

聱牙佶屈的成语解释

2、聱牙佶屈的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韩愈在这里用“佶屈聱牙”来形容周代的诰书和殷代的《盘庚》等古文,说明它们文辞艰涩,读起来非常困难。

3、聱牙佶屈的例句

他的文章写得聱牙佶屈,让人读起来非常吃力。

4、聱牙佶屈的分解解释

- 聱牙:指读起来拗口不顺,难以流畅地读出。

- 佶屈:指曲折、不顺畅,形容文字表达复杂、难以理解。

5、聱牙佶屈的成语用法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文章、诗词或语言等,强调其艰涩难懂的特点,在文学批评或学术讨论中,可以用来指出某些作品的文字表达过于复杂或晦涩。

6、聱牙佶屈的示例

有些古代文献由于年代久远,用词生僻,读起来往往给人一种聱牙佶屈的感觉。

7、聱牙佶屈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晦涩难懂、艰深晦涩、深奥难解等,都用来形容文字或语言难以理解。

- 反义词:通俗易懂、浅显易懂、明白如话等,都用来形容文字或语言容易理解,没有晦涩难懂之处。

聱牙佶屈是一个形容文词艰涩生僻、拗口难懂的成语,它源于唐代韩愈的《进学解》,并在文学批评和学术讨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