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的成语解释指的是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以至于很少有人能理解或接受。
1、曲高和寡的释义:
曲高和寡原指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以至于很少有人能理解或接受。
2、曲高和寡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3、曲高和寡的例句:
他的艺术作品因为过于前卫,往往显得曲高和寡,难以被大众接受。
4、曲高和寡的分解解释:
- 曲高:指曲调高深或艺术水平高超。
- 和寡:指能与之应和或理解的人很少。
5、曲高和寡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多指言论、作品等,用于形容艺术作品或人的言行等高雅深奥,难以被大众理解或接受。
6、曲高和寡的示例:
在文学领域,有些诗人的作品因为语言晦涩、意境深远,往往曲高和寡,只有少数文学爱好者能够真正欣赏。
7、曲高和寡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现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但需注意,“阳春白雪”更偏向于高雅艺术,而“雅俗共赏”则强调作品既高雅又通俗,能被广泛接受,在此语境下,“阳春白雪”更接近“曲高和寡”的贬义色彩,但并非完全等同。
- 反义词: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现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通俗易懂(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这些反义词强调作品或言行通俗易懂,能被大众广泛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