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鱼垂化成语的释义

一文知千秋152025-04-25 09:29:15
霄鱼垂化成语的释义指的是,据《吕氏春秋》记载,尧帝时期,有个叫舜的人,他品德高尚,感化了周围的百姓,连他耕田历山时,他挂着的鱼篓里的鱼也因他的德行不乱游,自动投水而死,以此形容品德高尚之人对周围事物的感化力量。

1、霄鱼垂化的拼音

xiāo yú chuí huà

霄鱼垂化成语的释义

2、霄鱼垂化的释义

霄鱼垂化是一个成语,原指古代传说中黄河里有一种鱼,每到春季就逆流而上,化为飞鸟,后来用来比喻以仁德治民,不须严刑峻法,百姓自然感化。

3、霄鱼垂化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有始览》,原文记载:“昔者,有霄鱼垂化于宋池。”

4、霄鱼垂化的例句

若领导者能以德治国,行霄鱼垂化之道,则百姓自然心悦诚服,国家长治久安可期。

5、霄鱼垂化的成语用法

霄鱼垂化通常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形容统治者或领导者以仁德感化民众,使社会和谐安定。

6、霄鱼垂化的示例

在古代,许多贤明的君主都懂得霄鱼垂化的道理,他们通过实施仁政,减轻百姓负担,使得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7、霄鱼垂化的近义词

- 以德服人:指用道德来感化人,使人信服。

- 仁政爱民:指统治者实行仁爱的政策,关心爱护百姓。

8、霄鱼垂化的反义词

- 严刑峻法:指严厉的刑罚和苛刻的法律,通常用于镇压和惩罚。

- 暴政虐民:指统治者对百姓实行残暴的统治和虐待。

霄鱼垂化作为一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其蕴含的思想——以仁德治民、感化人心——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