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豕涉河成语的解释

一文知千秋32025-04-18 10:22:43
"三豕涉河"成语的解释是指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将“己亥”误写为“三豕”,后用以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错误,导致信息传达失真或产生误解的现象,强调了准确记录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性。

1、三豕涉河的拼音

sān shǐ shè hé

三豕涉河成语的解释

2、三豕涉河的释义

原指文字传写或刊印中的讹误,后用来比喻文字传抄或书写中因字形相近而造成的错误,也用来形容事物在传播过程中因误解或误传而产生的谬误。

3、三豕涉河的出处

出自《吕氏春秋·察传》,原文为“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4、三豕涉河的例句

在文献整理过程中,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以免出现三豕涉河的错误。

5、三豕涉河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宾语,用于形容文字传抄或书写中的错误。

6、三豕涉河的示例

在古书传抄过程中,由于字迹模糊,很容易发生三豕涉河的现象,导致原文意思被误解。

7、三豕涉河的近义词

文字讹误、笔误、讹传等,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文字书写或传播中的错误。

8、三豕涉河的反义词

准确无误、一字不差等,这些词语表示文字书写或传播中的精确无误。

虽然“三豕涉河”是一个成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更多是在讨论文献学、历史学或语言学时提及,用以强调文字传抄和传播的准确性问题。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