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书何幸佐铅黄,日接群英道自光。的意思及出处

一文知千秋42025-04-17 09:03:45

诗词原文

奉和韦判官献侍郎叔除秘书监赴上都

唐·崔峒

修书何幸佐铅黄,日接群英道自光。的意思及出处

修书何幸佐铅黄,日接群英道自光。

献替频陈忠益显,去留俱见素心长。

彘肩斗酒君恩厚,凤阁龙楼日月光。

从此青云更无碍,骊珠独抱对天章。

作者及朝代

作者:崔峒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崔峒,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不详,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登进士第,官右补阙,与钱起、卢纶、耿湋、司空曙、苗发、夏侯审等唱和,号“大历十才子”,有集传世,但散佚不全。《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崔峒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同时也擅长抒发个人情感,是唐代文坛上一位重要的诗人。

译文

有幸参与修订书籍,以笔墨辅佐朝廷,每日与众多英才交往,道义自然光明,频繁地陈述建议与意见,忠诚与益处显著,无论是去是留,都展现出高尚的品德与长远的眼光,受到君主的深厚恩宠,如同彘肩斗酒般丰盛,在凤阁龙楼中沐浴着日月的光辉,从此青云直上,前途无阻,独自怀揣着珍贵的骊珠,面对着天子的诏书。

释义

这首诗是崔峒对韦判官晋升并赴上都任职的祝贺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韦判官能够参与修订书籍、辅佐朝廷的荣幸之情,以及对其与群英交往、忠诚献言的赞美,也描绘了韦判官受到君主恩宠、前途光明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祝贺的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韦判官品德与才华的赞赏,首联“修书何幸佐铅黄,日接群英道自光”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韦判官能够参与修订书籍的荣幸之情,以及其与群英交往、道义光明的形象,颔联“献替频陈忠益显,去留俱见素心长”则进一步赞美了韦判官的忠诚与品德,无论去留都展现出高尚的品德与长远的眼光,颈联“彘肩斗酒君恩厚,凤阁龙楼日月光”则描绘了韦判官受到君主恩宠、在朝廷中沐浴着日月光辉的盛况,尾联“从此青云更无碍,骊珠独抱对天章”则表达了诗人对韦判官前途无量的祝愿,以及对其才华的珍视与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崔峒为祝贺韦判官晋升并赴上都任职而创作的,在唐代,文人墨客之间互相祝贺、赠诗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方式,崔峒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韦判官参与修订书籍、与群英交往、受到君主恩宠等场景,表达了对韦判官的祝贺与赞美之情,也展现了唐代文人墨客之间的深厚友谊与相互尊重。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