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顺成语的拼音是摘要内容,具体为:名正言顺(míng zhèng yán shùn)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后指做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因而就理所当然。
1、名正言顺的拼音: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2、名正言顺的释义:
原意是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因而能够顺利进行。
3、名正言顺的出处:
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句话强调了名义和言辞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名义正当,言辞才能通顺,事情才能成功。
4、名正言顺的例句:
由于他担任这个职位是名正言顺的,因此他的决策得到了大家的广泛支持。
5、名正言顺的成语用法:
通常用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形容某件事情或某个行为在名义和道理上都站得住脚,因此能够顺利进行。
6、名正言顺的示例:
在选举中,只有经过合法程序当选的候选人才能名正言顺地担任领导职务。
7、名正言顺的近义词:
理直气壮、师出有名、名当其实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某种行为或事物在名义和道理上都是正当的,因此有理由进行或存在。
8、名正言顺的反义词:
师出无名、名不正言不顺、理屈词穷等,这些词语则表达了某种行为或事物在名义或道理上缺乏正当性,因此难以进行或存在。“师出无名”指的是出兵没有正当的名义或理由,“名不正言不顺”则直接反对了“名正言顺”的意思,表示名义不正当,道理也讲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