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遇雨
唐·韦应物
清溪物色亦消忧,风雨何辞有滞留。
古木苍苍横野径,乱山回合掩孤舟。
云深鸟影时相失,水阔人家忽断流。
行到前村天欲暮,一声啼鸟又鸣秋。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晚年出任滁州、江州刺史等职,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为主,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清澈的溪流和周围的景色让人忘却了忧愁,风雨交加又怎能成为我停留的借口呢?古老的树木郁郁葱葱地横亘在田野小径上,群山环绕,遮掩住了孤独的小舟,云雾深邃,鸟儿的身影时隐时现,水面宽阔,远处的村庄仿佛因水流中断而与世隔绝,走到前面的村庄时天色已晚,一声鸟鸣又宣告了秋天的到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遇到风雨的情景,通过描绘清溪、古木、乱山、孤舟、云深、水阔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淡然态度,尽管风雨交加,但诗人并未因此停留,反而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一切,体现了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清溪、古木、乱山、孤舟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通过“风雨何辞有滞留”一句,表达了自己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展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以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正是他在一次山中行走时遇到风雨有感而发之作,面对风雨交加的困境,诗人并未因此沮丧或停留,反而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一切,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也体现了其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