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天昧地是一个成语,释义为指用谎言欺骗天地、鬼神或他人,形容欺骗手段极高明或行为极其荒谬,毫无顾忌地编造谎言以欺骗他人,表现出极大的虚伪和不诚实,通常用于形容那些胆大妄为、肆无忌惮地撒谎的人。
1、谩天昧地的拼音:
màn tiān mèi dì
2、谩天昧地的释义:
指用谎言欺骗天地,形容欺骗手段极其高明或行为极其荒谬,无所不至,也形容说话没有根据,胡言乱语。
3、谩天昧地的出处:
此成语出自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你这猴子,头里明明与贼人说话,被老孙听见了,你却遮掩,瞒得过谁?莫想瞒我!谩天昧地,但瞒得过我三个耳目?”
4、谩天昧地的例句:
他那些谩天昧地的谎言,最终都被事实一一戳穿,再也无法自圆其说。
5、谩天昧地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形容人的欺骗行为或说话不负责任。
6、谩天昧地的示例:
示例一:他总爱谩天昧地,编造一些不存在的奇遇来炫耀自己。
示例二:面对法官的质询,他依然谩天昧地,企图逃避法律的制裁。
7、谩天昧地的近义词:
瞒天过海、瞒天昧地、欺天罔地等,都表示用欺骗手段蒙蔽他人或掩盖真相。
8、谩天昧地的反义词:
实话实说、直言不讳、坦诚相待等,都表示说话真实、直接,不隐瞒、不欺骗。
虽然“谩天昧地”这一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其含义和用法与其他类似成语(如“瞒天过海”)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了欺骗和隐瞒的行为,在理解和使用时,可以参照这些近义词和反义词来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