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从弟冽
唐·李白
楚客无归棹,隋珠忽暗投。
弹冠逢宠辱,挂剑独风流。
舍去簪缨乐,折冲樽俎谋。
爱君苦心能辨之,等捐千金不为费。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远方的楚客没有归舟,珍贵的隋珠却意外地落入凡尘。
戴上官帽便遭遇了宠辱,唯有挂剑而去才显得风流倜傥。
舍弃了高官厚禄的享乐,却在酒宴间谋划着国家的安危。
我敬爱你能够辨识我的苦心,即便是舍弃千金也不觉得可惜。
释义
这首诗是李白赠给其从弟李冽的,诗中表达了李白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从弟李冽的理解和赞赏,首联以“楚客无归棹,隋珠忽暗投”比喻自己漂泊无依、才华未展的境遇;颔联“弹冠逢宠辱,挂剑独风流”则表达了对官场宠辱无常的厌倦和对挂剑而去的洒脱生活的向往;颈联“舍去簪缨乐,折冲樽俎谋”进一步说明自己舍弃了高官厚禄,却在酒宴间为国家大事谋划;尾联“爱君苦心能辨之,等捐千金不为费”则表达了对从弟李冽能够理解自己苦心的感激之情,以及为了这份理解即便是舍弃千金也不觉得可惜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以深情厚谊为主线,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展现了李白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楚客无归棹,隋珠忽暗投”等句,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诗人的境遇和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也体现了李白对从弟李冽的深厚感情和对其理解自己苦心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仕途不顺、漂泊无依的背景下创作的,李白一生追求自由、向往仕途,但仕途的坎坷和官场的黑暗让他深感失望和厌倦,在这首诗中,李白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从弟李冽的理解和赞赏,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李白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士人的普遍心态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