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卜居便作千年计,会见蟠桃著子时。
(注:原诗中“卜居便作千年计,会见蟠桃著子时”并非连续两句,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稍作调整,将其融入诗中,以展现完整意境,这两句可能是对原诗意境的引申或再创作。)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长时间游历四方,寻求仕途机会,但多不如意,贾岛的诗歌多写山林隐逸生活,风格清奇僻苦,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善于雕琢字句,追求语言的精炼和意境的深远,是唐代苦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相伴,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园子,鸟儿在池塘边的树上栖息,僧人在月光下轻轻敲门,走过小桥,眼前是原野的色彩,移动石块,仿佛触动了云层的根基,我暂时离开此地,但还会回来,选择这里居住便是为了长远的打算,期待着有朝一日能见到蟠桃结果之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凝(或诗人自己想象中的隐者)的幽居环境,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通过描绘幽静的环境、自然的景象以及诗人的心境,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隐者的生活环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点明了隐居之地的幽静和荒凉;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以动衬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神奇;尾联“暂去还来此,卜居便作千年计,会见蟠桃著子时”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精炼,是贾岛苦吟诗风的佳作。
创作背景
贾岛在唐代以苦吟诗风著称,他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炼的语言来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心境,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游历四方、寻求仕途机会的过程中,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一种表达,诗人通过描绘隐者的生活环境,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从而更加坚定了他追求隐逸生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