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衷祗恐思耆旧,不待黄堂报政成。全诗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32025-04-07 06:22:27

诗词原文

送赵知府赴阙

宋·陈造

天衷祗恐思耆旧,不待黄堂报政成。全诗是什么?

天衷祗恐思耆旧,不待黄堂报政成。

旌旆已随春色去,江山犹带夕阳明。

甘棠遗爱应留颂,竹马欢迎想见情。

从此云霄平步上,他年应记此州城。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造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造,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南宋文学家、诗人,绍兴年间进士,曾任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官、知江州等职,他博学多才,诗文俱佳,尤其擅长绝句,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其作品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译文

上天恐怕朝廷正在思念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所以不等您在地方上报告政绩完成就召您回京,您的旌旗已经随着春色离去,而这里的江山依旧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您留下的仁爱之政定会被百姓传颂,孩子们也会用竹马欢迎您,表达他们的敬仰之情,从此您将平步青云,踏上仕途的高峰,希望您将来还能记得这个曾经任职的州城。

释义

这首诗是送别赵知府回京的,首句“天衷祗恐思耆旧”表达了朝廷对老臣的思念和重视;次句“不待黄堂报政成”说明赵知府在地方上的政绩还未完全上报,就被朝廷召回,体现了朝廷对他的信任和期待,后两句则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和百姓对赵知府的留恋之情,以及对他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送别这一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赵知府的深厚情谊和对朝廷用人之道的肯定,首联以“天衷”起笔,赋予全诗以庄重而神圣的色彩,同时也暗示了赵知府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颔联通过“旌旆”与“江山”的对比,既表现了赵知府的离去,又突出了他留下的美好印象,颈联以“甘棠遗爱”和“竹马欢迎”两个典故,生动地描绘了赵知府在地方上的政绩和百姓对他的敬仰之情,尾联则以“云霄平步”和“他年应记”作为对赵知府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和对他曾经任职之地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赵知府在地方上的卓越政绩和朝廷对他的高度认可有关,在宋代,地方官员的政绩往往会被朝廷所关注,而赵知府可能正是因为在地方上表现出色,才被朝廷提前召回,诗人陈造作为赵知府的同僚或朋友,在送别之际写下这首诗,既表达了对赵知府的深厚情谊,也表达了对朝廷用人之道的肯定和对赵知府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