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妙观
唐·慧能
妙观观尽见觉性,
静隐隐德腾光辉。
万象丛中得自在,
不向人间争是非。
作者简介
慧能(638年-713年),唐代高僧,禅宗六祖,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者,慧能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自幼家境贫寒,以伐薪为生,后因闻《金刚经》而悟道,投五祖弘忍门下,得传衣钵,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佛性本有,人人皆可成佛,对后世禅宗影响深远。
译文
以妙观之眼,观尽世间万物,终见本心之觉性;
在静谧之中,隐隐有德行之光,腾跃而显光辉。
于万象纷纭中得自在之境,
不与人世争竞是非长短。
释义
“妙观观尽见觉性”:通过深刻的洞察力,洞察世间万物,最终见到内心的觉性,即佛性。
“静隐隐德腾光辉”:在内心的宁静中,德行之光隐隐显现,如同光芒四射。
“万象丛中得自在”:在纷繁复杂的世间万物中,能够保持内心的自在与宁静。
“不向人间争是非”:不与人世间的纷扰和是非争斗,保持超脱的心态。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慧能禅宗思想的精髓,慧能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认为佛性本有,无需外求,诗中“妙观观尽见觉性”一句,正是对慧能这一思想的生动诠释,通过妙观,人们可以洞察内心,见到本有的觉性,诗中也表达了慧能对于内心宁静和超脱的追求,认为在静谧中,德行之光能够显现,而在万象丛中,人们也能保持内心的自在与宁静,这种超脱的心态,正是禅宗所追求的境界。
创作背景
慧能作为禅宗六祖,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自幼家境贫寒,却以非凡的智慧和悟性,在听闻《金刚经》后顿悟,后投五祖弘忍门下,得传衣钵,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这首诗可能是慧能在修行过程中,对禅宗思想的深刻领悟和体悟的结晶,通过这首诗,慧能表达了自己对于禅宗思想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也向世人展示了禅宗所追求的境界和心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是根据您的要求创作的,但慧能作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其思想和作品在佛教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创作这首诗时,我尽量结合了慧能的思想和禅宗的特点,以体现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