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用爱民成语的释义

一文知千秋62025-04-01 09:54:17
节用爱民成语的释义指的是节约用度、爱护百姓,形容统治者或领导者节俭治国、关心民众疾苦,是一种体现勤政爱民、以民为本的治理理念和道德情操的成语,常用于赞扬具有这种品质的领导者或官员。

1、节用爱民的拼音

jié yòng ài mín

节用爱民成语的释义

2、节用爱民的释义

节用爱民指的是统治者或管理者应当节俭使用资源,同时关心爱护百姓,确保民众的生活福祉,它强调了在治理国家或管理事务时,既要注重节约,又要以民众的利益为重。

3、节用爱民的出处

这个词语通常与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治国理念相联系,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单一的出处,但它在《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有所体现,强调君主应以身作则,节俭治国,爱护百姓。

4、节用爱民的例句

古代的贤明君主都懂得节用爱民,他们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来确保国家财政的稳健,同时关注民生,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

5、节用爱民的成语用法

虽然“节用爱民”本身就是一个成语,但它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在句子中作为主语、宾语或定语使用,如“他始终秉持节用爱民的理念治理国家”。

6、节用爱民的示例

汉文帝时期,他提倡节俭,减少宫廷开支,同时减轻百姓负担,实行轻徭薄赋政策,这就是节用爱民的一个典型示例。

7、节用爱民的近义词

节用恤民(节俭使用资源,体恤百姓)、爱民如子(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百姓)、节俭爱民(节俭并爱护百姓)等。

8、节用爱民的反义词

奢靡害民(奢侈浪费,对百姓有害)、暴戾恣睢(残暴凶狠,任意胡为,不顾百姓死活)等,这些反义词都表达了与节用爱民相反的行为和态度,即不节俭、不关心百姓福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