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仁假义成语的解释

一文知千秋22025-03-31 08:00:12
假仁假义成语的解释是指表面上装作仁慈、善良,实际上却心怀恶意,虚伪不实的行为。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人,他们表面上做出一副仁慈的样子,背地里却做着不道德或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1、假仁假义的拼音

jiǎ rén jiǎ yì

假仁假义成语的解释

2、假仁假义的释义

指表面上装作仁慈、道义,而实际上却心怀恶意或不正当的目的,形容一种虚伪的、不真诚的仁慈或道义行为。

3、假仁假义的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朱子全书·论语十六》:“‘巧言令色,鲜矣仁!’譬如时人,只知说仁说义,都是揜人耳目,外面全无仁义之实,只是假仁假义。” 这里的“假仁假义”用以形容那些口头上谈论仁义,实际上却缺乏仁义行为的人。

4、假仁假义的例句

他表面上对每个人都很好,但实际上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真是个假仁假义的人。

5、假仁假义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或宾语,用于形容某人的虚伪行为或态度。“他的假仁假义终于被大家识破了。”

6、假仁假义的示例

在故事中,那个政客在公众场合总是宣扬和平与公正,但私下里却策划着各种阴谋,他的行为完全是一种假仁假义。

7、假仁假义的近义词

- 虚情假意:指表面上装作很热情或关心,实际上却毫无诚意。

- 伪善:指表面上装作善良或正直,实际上却心怀恶意。

8、假仁假义的反义词

- 真心实意:指内心真正诚恳,没有虚假或伪装。

- 真诚待人:指以真实、诚恳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虚伪、不做作。

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假仁假义”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