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人之难成语的解释

一文知千秋52025-03-30 10:30:12
"急人之难"成语的摘要:该成语意指热心帮助他人解决急迫的困难,表现出一种在别人急需帮助时伸出援手的慷慨和善良行为,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和关爱之情,是一种值得赞扬和学习的美德。

1、急人之难的拼音

jí rén zhī nàn

急人之难成语的解释

2、急人之难的释义

热心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形容对遇到困难的人能够伸出援手,给予及时的帮助。

3、急人之难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汉书·司马迁传》,原文为“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使北塞,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赴死如归,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主上盛怒,责仆以不敬,仆实以此诣理,诣理实见,诣辞实服,事至如此,仆终已不得复对刀笔之吏,为天下笑,乃遂就书,书报,闻之主上为之感寤,然尚恨其不余省也,书既上,仆又自思,几被刑而死,所以自惟,终无以报汉者,则死义之节,当从龙逢、比干、伍子胥、厓夫为之,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其中虽未直接出现“急人之难”四字,但司马迁的忠诚与为李陵辩护的行为,体现了急人之难的精神,后世多将此类行为概括为“急人之难”。

(注:由于直接出处难以精确到四字成语的首次使用,此处以体现该成语精神的典型事例作为参考。)

4、急人之难的例句

他在朋友遇到困难时总是慷慨解囊,真正做到了急人之难。

5、急人之难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热心帮助别人。

6、急人之难的示例

张先生得知邻居家的小孩突发重病,急需大笔医疗费,他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帮助邻居度过了难关,这正是急人之难的表现。

7、急人之难的近义词

乐于助人、雪中送炭、解衣推食

8、急人之难的反义词

袖手旁观、见死不救、落井下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