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薄停浇"成语的释义为:指遏止浮薄浇漓(即社会风气浮薄,人情不厚)的社会风气,激励敦厚淳朴的民风。该成语体现了对社会道德风气的期望与改良愿望,倡导回归淳朴、真诚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环境。
1、激薄停浇的拼音:
jī bó tíng jiāo
2、激薄停浇的释义:
激薄停浇原意是指用激烈的言辞或行动来遏制社会上的浅薄和浮躁之风,使之变得淳厚朴实。“激”意为激发、激励,“薄”指轻薄、浅薄,“停”意为制止、停止,“浇”则指浇漓、浮夸不实。
3、激薄停浇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至明帝纂戎,制诗度曲,征篇章之士,置崇文之观,何刘沈谢,一时并奏,而韵气高远,辞藻宏丽,并得激薄停浇,踵武前贤。”
4、激薄停浇的例句:
他的演讲言辞犀利,旨在激薄停浇,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
5、激薄停浇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或定语,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的言辞、行动具有激励人心、改变社会风气的积极作用。
6、激薄停浇的示例:
在文学作品中,一些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往往能够激薄停浇,引导读者思考并改变不良的社会风气。
7、激薄停浇的近义词:
激浊扬清(意为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移风易俗(指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8、激薄停浇的反义词:
助纣为虐(比喻帮助恶人作恶,增加恶人的势力)、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虽然“激薄停浇”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因此在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语境和读者群体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