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裘相继成语的解释为:比喻子继父业,或形容子孙继承先辈的事业和学问,能继承前辈的传统,使事业和学问代代相传,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通常用于赞扬子孙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家族的优良传统。
1、箕裘相继的拼音:jī qiú xiāng jì
2、箕裘相继的释义:原指子承父业,比喻子孙能够继承先辈的事业或技艺,代代相传,不绝于后。“箕”和“裘”是古代两种工具或衣物,常用来比喻父辈的基业或技艺。
3、箕裘相继的出处:这个成语出自《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夫然后成其为人,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矣矣!……记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虽然《礼记·学记》中未直接出现“箕裘相继”四字,但后世根据“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等类似表述,引申出“箕裘相继”的成语,用以形容子承父业的情况。“箕裘相继”的直接出处可能源于后人对《礼记》等古籍的解读和引申。
4、箕裘相继的例句:这家企业已经由三代人经营,真正做到了箕裘相继,历久弥新。
5、箕裘相继的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含褒义,强调家族事业或技艺的传承。
6、箕裘相继的示例:张家世代行医,医术高超,真正做到了箕裘相继,造福一方百姓。
7、箕裘相继的近义词:后继有人、代代相传、薪火相传等。
8、箕裘相继的反义词:后继无人、后继乏人、一脉断绝等,这些反义词都表示家族事业或技艺没有得到传承或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