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不负体"成语的摘要:魂不负体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因受到极度惊吓或恐惧,魂魄仿佛离开了身体,表现出极度惊恐、失魂落魄的状态,常用于描述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或恐怖情境时的心理状态。
1、魂不负体的拼音:
hún bù fù tǐ
2、魂不负体的释义:
形容人因受到极大的惊吓或极度悲伤、焦虑,导致魂魄仿佛离开了身体,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或情绪,处于极度失神的状态。
3、魂不负体的出处:
此成语并非直接出自某一具体的古籍或文献,而是由“魂飞魄散”等类似成语演变而来,用以形容人精神上的极度震撼和失控状态,在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中,常有类似表达,但“魂不负体”作为固定成语的使用并不广泛,可能更多见于口语或现代文学创作中。
4、魂不负体的例句:
听到那个不幸的消息,他顿时魂不负体,呆立在原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5、魂不负体的成语用法:
作为形容词短语,通常用于描述人物在受到强烈刺激后的精神状态,可以作谓语、定语或状语,表达人物内心的极度恐惧、悲伤或焦虑。
6、魂不负体的示例:
示例一:当她看到那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时,整个人魂不负体,几乎要晕倒在地。
示例二:听到儿子失踪的消息,老母亲魂不负体,连夜赶往警察局报案。
7、魂不负体的近义词:
魂飞魄散、魂不守舍、心惊胆战、六神无主等,这些成语都用来形容人受到惊吓或极度焦虑时的精神状态。
8、魂不负体的反义词:
镇定自若、泰然处之、从容不迫等,这些成语则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保持冷静和镇定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魂不负体”作为一个成语并不常见,其使用可能更多依赖于个人或地域的语言习惯,在正式写作或交流中,建议使用更为常见和规范的成语来表达类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