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终不悛是一个成语,释义为有所恃而终不悔改,坚持作恶,不思悔改,形容一个人坚持错误,不肯悔改的顽固态度和行为,怙”意为依靠、仗恃,“终”意为始终、一直,“不悛”意为不悔改。
1、怙终不悛的拼音:
hù zhōng bù quān
2、怙终不悛的释义:
意指坚持错误到底,不肯悔改。“怙”意为坚持、仗恃;“终”指始终、一直;“不悛”则指不悔改。
3、怙终不悛的出处:
该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书曰:‘克之,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赐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颍考叔曰:‘君子不以一己之私,怒人以逞;不恃其宠,以骄人以虐,颍考叔可谓不识务者也。’然郑伯亦怙终不悛,卒致其祸。”但需注意,此段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怙终不悛”四字,该成语可能是后人根据类似情境提炼而成,用于形容坚持错误、不肯悔改的行为。
4、怙终不悛的例句:
他犯了错误后,依然怙终不悛,继续我行我素,这让大家都很失望。
5、怙终不悛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坚持错误、不肯悔改的人或行为。
6、怙终不悛的示例:
那些怙终不悛的犯罪分子,最终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7、怙终不悛的近义词:
执迷不悟、顽固不化、屡教不改等。
8、怙终不悛的反义词:
迷途知返、改过自新、痛改前非等。
虽然“怙终不悛”的出处可能并非直接出自某一具体文献中的原句,但它是基于古代文献中的情境和故事提炼而成的成语,用于形象地描述某种行为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