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性起伪成语的释义

一文知千秋52025-03-28 09:27:49
化性起伪成语的释义是指通过教育和修养改变人的先天本性,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强调后天的教化作用能够使人由恶变善,由野蛮变文明,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1、化性起伪的拼音

huà xìng qǐ wěi

化性起伪成语的释义

2、化性起伪的释义

“化性起伪”意指通过教育和修养改变人的本性,使人具备社会所需的道德和礼仪。“化性”指的是改变人的天性,“起伪”则是指培养起人为的、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行为。

3、化性起伪的出处

这一词语出自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的学说,特别是他的《荀子·性恶》篇,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通过教化可以使人向善,即“化性起伪”。

4、化性起伪的例句

通过长期的教育和熏陶,孩子们逐渐学会了礼貌待人,这正是“化性起伪”的体现。

5、化性起伪的成语用法

“化性起伪”作为一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通过教育和修养使人改变本性、培养良好品德的过程,它强调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

6、化性起伪的示例

一个原本粗鲁无礼的人,在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后,变得温文尔雅,这就是“化性起伪”的一个生动示例。

7、化性起伪的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易俗移风”、“教化人心”等,这些词语都强调了通过教育和修养改变人的行为和思想。

8、化性起伪的反义词

反义词可以是“本性难移”、“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等,这些词语表达了人的本性难以改变的观点,与“化性起伪”强调的后天可塑性形成对比。

虽然“化性起伪”是一个具有深厚哲学内涵的成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因此在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语境进行恰当的解释和运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