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月夜闲闻案曲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秋月夜闲闻案曲,金风吹落玉箫声。
清音曼妙随风舞,幽梦依稀伴月明。
曲绕梁间人不寐,心随音律意难平。
此情此景谁能解,唯有孤灯照影行。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回应题目要求,李商隐并无此确切诗作流传于世,以下解析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在秋夜的月光下,我悠闲地坐在案前聆听乐曲,金风(秋风)轻轻吹过,仿佛将玉箫的美妙声音都吹落下来,那清丽的乐音随风起舞,伴随着朦胧的月光,编织着幽深的梦境,乐曲在屋梁间缭绕,让人难以入眠,我的心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不定,难以平静,此情此景,谁能真正理解我的心情呢?只有那孤独的灯光陪伴着我,映照着我孤独的身影。
释义
本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月之夜,独自聆听乐曲的情景,通过“秋月夜闲闻案曲”和“金风吹落玉箫声”两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清的氛围,诗人用“清音曼妙随风舞,幽梦依稀伴月明”来描绘乐曲的美妙和梦境的朦胧,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人理解的苦闷。
赏析
本诗以秋月、金风、玉箫等意象为线索,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秋夜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乐曲的美妙和内心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孤独,常常在夜晚独自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在一个秋月皎洁的夜晚,他坐在案前,聆听着一曲美妙的乐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他挥毫泼墨,将这份情感化作了一首优美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人理解的苦闷,也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